苹果启动 AI 双轨计划,能在国内 “玩得转” 吗?

今日苹果公司宣布推进 AI 双轨计划,一边闷头搞自研,一边四处找外援。这事儿一曝光,大家都在议论,苹果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?这 AI 功能真能顺顺利利落地吗?毕竟从 iOS 18.1 开始苹果的AI就已经迟迟未能在国内落地!


苹果启动 AI 双轨计划,能在国内 “玩得转” 吗?


先说说苹果为啥突然这么着急搞 AI。现在这 AI 浪潮,简直就是一场超级飓风,席卷了整个科技行业。谷歌、微软这些老对手,早就带着自家 AI 产品在市场上冲锋陷阵了,用户反馈还都不错。反观苹果,之前在 AI 方面一直不温不火,Siri 这么多年了,还是那个 “智障”,被大家吐槽理解能力差、对话生硬,跟人家智能助手一比,明显就落了下风。眼瞅着市场份额一点点被竞争对手蚕食,苹果再不发力,可真就危险了。


据科技媒体 AppleInsider 爆料,苹果内部正在推进代号 “Linwood” 与 “Glenwood” 的两大 AI 项目 。Linwood 项目可以说是苹果的 “亲儿子”,由自家的 Apple Foundation Models 团队全力打造大语言模型,准备彻底给 Siri 来个 “大脑移植”,让它脱胎换骨。升级后的 Siri,据说能理解复杂得像绕口令一样的语义,还能跟用户像朋友聊天似的,维持多轮对话,甚至能调用用户个人数据,给出超贴心的个性化建议。想象一下,你跟 Siri 说:“我周末想去周边玩,找个有山有水、能露营还能烧烤的地方,帮我规划下行程。”Siri 就能立马给出详细方案,这多方便。不过,搞自研哪有那么容易,开发周期长不说,还得砸大把的钱和人力进去,苹果这下算是下了血本,打算背水一战了。


苹果启动 AI 双轨计划,能在国内 “玩得转” 吗?


另一边的 Glenwood 项目,可就有点 “曲线救国” 的意思了。苹果这回打破了多年来依赖自研技术的 “铁律”,开始测试用 Anthropic 的 Claude 当 Siri 的核心引擎,甚至还评估过 ChatGPT 和谷歌 Gemini 。这就好比一个一直自己做饭的大厨,突然想尝尝外卖的味道,看看能不能取长补短。为啥要这么做呢?还不是想快点赶上竞争对手的脚步。引入外部成熟的 AI 技术,能大大缩短研发周期,让 Siri 更快地实现智能化升级。


再把目光转到咱们国内,苹果这 AI 功能想落地,那可真是困难重重,简直就是 “西天取经”九九八十一难。苹果去年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功能,在欧美市场早就玩得风生水起了,可咱国内用户眼巴巴等了一年多,愣是连个影子都没见着。为啥呢?原因很复杂。首先,苹果海外版的 AI 功能很多是跟第三方企业合作搞出来的,像美国的 OpenAI,借助人家 ChatGPT 的技术来 “打补丁”。但在咱们国内,ChatGPT 因为政策原因,根本没法合法使用,这就好比做饭没了食材,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。


于是,苹果只能转头找国内的合作伙伴。从去年开始,苹果就马不停蹄地跟国内多家巨头企业接触、测试,今年年初终于选定了百度和阿里巴巴 。百度的文心一言负责提供 AI 内容生成能力,阿里则承担内容安全审核的重任,确保生成的内容符合国内法规要求。这分工看起来挺合理,可计划赶不上变化。今年 4 月,iOS 18.4 正式版加入了对简体中文的完整支持,大家都以为 AI 功能马上要上线了,结果呢,又被泼了一盆冷水。苹果官方给出的理由是,得等监管部门审批通过。这一等,就没了下文,直到 iOS 18.6 正式版、iOS 26 beta 6 版本都未上线。


苹果启动 AI 双轨计划,能在国内 “玩得转” 吗?


本来大家都觉得,这审核流程复杂,拖点时间也正常。可最近又传出猛料,真正阻碍苹果 AI 在国内落地的,可能不是国内的审批,而是美国政府。多家国际媒体报道,美国白宫和国会高层这段时间一直在审查苹果与中国企业的 AI 合作计划,还以 “国家安全” 为借口,对苹果施压,想阻止两边合作。他们担心苹果跟中国企业合作,会让中国企业的 AI 水平蹭蹭往上涨,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,而且苹果还得遵守中国的数据本地化存储、内容过滤等法规,这让美国政府很不爽。甚至有美国官员直接质问苹果高管,要求披露合作细节,还有政客提议把阿里巴巴等合作方列入实体清单,要是真这么干,国行 iPhone 的 AI 功能估计得无限期 “难产” 了。


爱思助手认为,苹果启动 AI 双轨计划,确实是看到了自身在 AI 领域的不足,想要奋起直追。但在中国市场,无论是技术落地,还是后续的用户体验,都面临着诸多挑战。是就此折戟,还是突出重围后来居上,咱们不妨搬好小板凳,拭目以待。